Internet基础与应用
Internet概述
Internet,中文译名为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,由那些使用公用协议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。
Internet的服务方式是采用客户机/服务器工作模式。
Internet中的计算机按功能可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。
Internet的技术管理机构
Internet的技术管理机构是自发而非政府干预的。
Internet协会(ISOC)的重要任务是完成Internet标准与协议的制定;
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(InterNIC)负责Internet域名注册和域名数据库的管理;
Internet赋号管理局(IANA)的工作是组织监督IP地址的分配,确保每一个域都是唯一的;
WWW联盟致力于Web协议的制定。
Internet发展历程
Internet在世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:ARPAnet的诞生,TCP/IP协议的产生,NSFnet(国家科学基金会)的出现,万维网技术的出现。
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。
- 我国从1986年开始研究试验阶段,这一阶段仅限于小范围的电子邮件服务。
- 1994年,NCFC工程连入Internet,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。
- 1997年以后,Internet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。
Internet的主要应用
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服务(E-mail)、远程登录服务(Telnet)、文件传输服务(FTP)。
- 电子邮件(E-mail)
电子邮件是目前Internet最常见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。
电子邮件有以下几个特点:发送速度快、信息多样化、收发方便、成本低、广泛的交流对象、安全。
常用的电子邮件协议包括:
- SMTP协议(简单邮件传输协议):主要用于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邮件信息,使用TCP端口25。
- POP3协议(邮局协议):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上,同时删除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,使用TCP端口110。
- MIME协议(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协议):允许在发送电子邮件时附加多媒体数据。
- IMAP协议(报文存取协议):用于下载电子邮件,在用户未发出删除邮件邮件的命令前,服务器邮箱中的邮件将一直保存。
电子邮箱是在邮件服务器中为每个合法用户开辟的储存空间。
电子邮件地址格式:用户名@邮箱服务器域名(例:abc@163.com)。
- 远程登录(Telnet)
远程登录是Internet远程访问的工具,使用端口23。
- 文件传输服务(FTP)
FTP为计算机之间双向文件传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,使用TCP端口21。
FTP采用客户机/服务器工作模式,远程提供FTP服务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。
将文件从服务器传到客户机称为下载文件,将文件从客户机传到服务器称为上传文件。
用户使用FTP客户端应用程序有三种类型:传统的FTP命令行、浏览器和FTP下载工具。
目前大多数提供公共资料的FTP服务器都提供匿名FTP服务,不需要预先向服务器申请账号。
- WWW服务
WWW服务也称Web服务,是目前因特网上最受欢迎的信息服务类型。
WWW的信息组织形式是超文本、超媒体。
超文本:将菜单集成于文本信息之中,在浏览文本信息的同时,随时可以选中其中的“热字”,将跳转到其他的文本信息。(无序性)
超媒体: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转到另一个文本,而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、显示一个图形,甚至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或动画。
WWW服务系统采用客户机/服务器工作模式。
以超文本标记语言(HTML)与超文本传输协议(HTTP)为基础,为客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。
信息资源以页面的形式存储在服务器,页面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。
WWW的客户端程序被称为WWW浏览器,是用于浏览因特网上的Web页面的软件。
在WWW服务系统中,WWW浏览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,利用HTTP将用户的请求传送给WWW服务器,在服务器请求的页面返回到浏览器后,WWW浏览器对页面进行解释,显示在用户的屏幕上。
利用WWW浏览器,用户可以访问FTP、WWW服务器。
- 新闻组
新闻组是一种利用网络,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专题研讨的国际论坛。
USENET最大规模的网络新闻组,它的基本通信方式是电子邮件。
- 电子公告牌
电子公告牌又被称为BBS,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,电子论坛。
用户可以利用BBS服务与未谋面的网友聊天、组织沙龙、获得帮助、讨论问题及为别人提供信息。
- 即时通讯
即时通讯,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。例如:QQ。
常用的Internet接入技术
因特网服务提供者(ISP):用户接入因特网的入口点。
- 电话拨号接入是个人用户最早使用的方式之一,电话拨号接入通过电话线接入Internet。
PSTN:公共交换电话网。
- 专线接入:对于上网计算机较多,业务量大的企业用户,采用租用电信专线的方式接入,例如:ChinaDDN(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)、帧中继、25、数字专用线路、卫星专线。
DDN专线接入,即数字数据网,最为常见,应用较广,适合于企业,政府机关等。
- ISDN接入:综合业务数字网,俗称一线通。
ISDN接入是普通电话拨号接入和宽带接入之间的过渡方式。
ISDN方式用ISDN适配器设备来拨号,传输纯数字信号。
- DSL:意指数字用户线路。
DSL包括ADSL、RADSL、HDSL和VDSL等。
ADSL(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):以电话铜线为传输介质,点对点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。
ADSL技术为家庭和小型业务提供了宽带、高速接入Internet的方式。
- HFC(混合光纤/同轴电缆网):通过有线电视网(CATV)接入Internet。
- 光纤接入:是实现用户高性能宽带接入的一种方案。
- FTTx+LAN接入:用户端连成一个局域网,另一端通过交换机与外界光纤干线相连。
- 无线接入。
域名系统(DNS)
域名系统:域名地址转换成IP地址。
因特网的域名是层次结构的域名体系。
域名的表示:四级域名.三级域名.二级域名.顶级域名 例如:www.qq.com。
DNS把整个因特网划分成为多个域,称为顶级域。
常用的顶级域名:
com 商业机构;edu 教育科研机构;gov 政府部门;
mil 军事机构;net 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;org 非盈利机构;
int 国际组织;cn 中国
从域名查找IP地址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,承担域名解析任务的计算机叫DNS服务器。
用户通过域名系统访问网站资源的基本流程:
- 键入域名,域名被送往域名服务器。
- 域名服务器在自己的数据库中查询,如果查询不到就请求其他域名服务器查询,然后将查询到IP地址送至客户机。
- 客户机根据IP地址去访问目的网站。
Web应用技术
HTTP协议(超文本传输协议)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,是客户端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。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HTTP协议。
HTML语言(超文本标记语言)
页面是一种结构化文档,采用代码编写,其扩展名为.htm。
HTML语言是WWW的描述语言。
HTML文档格式如下:
<html>
<head>
<title>测试网页</title>
</head>
<body>
<font size=7 color=red>测试网页</font>
</body>
</html>
Web浏览器可以将HTML语言描述的网页源文件翻译成便于用户接受的页面。
Web服务器可以解析HTTP协议。
网站的起始页称为主页,访问一个网站时的默认页称为主页。
URL(统一资源定位器)是一种在Internet上访问网络资源的统一格式。
URL的基本格式:通信协议://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/路径/文件名
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
网络安全的概念是指网络系统中的硬件、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,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,网络服务不中断。
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:黑客、病毒、软硬件漏洞。
网络安全对策包括:
- 安装防火墙,阻止黑客访问自己的网络;
- 密码设置复杂,且不定期的修改密码;
- 禁用guest用户;
- 及时安装系统补丁;
- 不要下载可疑程序;
- 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。
本文版权归逸云蓝天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本文链接。